艺苑论坛
 

艺苑论坛

  艺苑论坛
 
     
 
 
浅谈扬州雕漆与北京雕漆工艺

发布人:                         时间:2014/8/12           
 

 

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它是把天然漆料在坯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工艺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关键词:雕漆 雕刻 罩漆 造型设计 雕刻技法 差异性 

  

  漆器在历史上是帝王贵族享用的奢华之物,雕漆的产生来源于帝王对富有、华丽、权威等更高的需求,是一种典型的工繁料贵的工艺美术品。 

  一、什么是雕漆工艺 

  “雕漆”是一个广义的名称,其中又分为“剔红” 、“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等。历代雕漆的传承,以“剔红”技艺为主体。 

  它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它是把天然漆料在坯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工艺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二、雕漆最基本的特征 

  第一、原料必须使用天然大漆。 

  大漆亦称生漆,是漆树树干分泌的汁液。漆树属漆树科,广泛的分布于中国甘肃至山东一线的纬度以南地区,是中国的特产。汉代,由于漆器的制造已经十分发达,漆树的种植也相当广泛,有如养蚕桑树的种植。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大漆木碗,证明了中国人使用大漆已有七千年的历史。大漆是自然界给于人类的一种优良的涂料,结膜坚硬光洁,质感美丽,耐酸碱不腐蚀,涂层能有效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木胎大漆的食具盛放食品不易腐败十分安全,是陶瓷、金属器皿存在的有害重金属及放射性不能比及的。大量的战国、秦汉精美的漆器出土,使我们惊讶还有什么材料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而不腐。 

  第二、工艺程序是将“罩漆”髹涂在胎型上,到达一定厚度才进行雕刻。 

  漆只是一种涂料,髹涂要有胎型,雕漆的胎型有木胎、金属胎、脱胎等。木胎多用于雕漆家具、雕漆盘、合等。金属胎主要是用紫铜,据记载宋代多用金、银为胎,金属胎多用于瓶、罐、合等。脱胎是漆器的传统工艺,使用麻布和生漆糊制,为生漆夹纻。纻就是麻布,多用于佛像、瓶、合等。还有皮胎、瓷胎、紫砂胎等。 

  大漆的结膜有一定的条件,必须在一定的湿度、温度、黑暗的窨室中进行,每天一至两道漆。一毫米的厚度约须十五道漆的髹涂,一般雕漆的厚度在五、六毫米,所以雕漆的漆工称“髹漆百日” 。 

  雕漆用的原料漆名为“罩漆”。纯大漆的结膜很坚硬。为了利于雕刻,在大漆的原料中加入适量熟桐油,这种配方漆名为“罩漆”,用这种漆髹涂,到一定厚度的漆层仍保持着一定的软度,至此,再投入巨大的技术和艺术的雕刻工作。 

  “罩漆”漆层的硬化也需一定的时间,完全的硬化需一年以上的时间,漆质之美方能显现,达到抛磨的硬度至少需三个月。 

  三、雕漆工艺的解说 

  雕漆是一种耗工费时的工艺美术,主要工序复杂,技艺难度很高,由于具体工序技艺繁多,一个人很难全部掌握,从生产制作成本及技术的合理性要求而形成必要的工序分工。其中:设计与雕刻是雕漆工艺的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沉淀了大量的艺术和技术,髹漆是最耗时的工序。雕漆的工期很长,一件雕漆器的制作需要六到十二个月,特殊的雕漆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雕漆的制作一般分为以下几道工序: 

  (一) 设计 

  设计是一件雕漆艺术品的灵魂,设计工作需要较为广泛的知识及艺术修养,首先是对设计的原则的确定,设计的原则包含了下列因素:市场需求、作品的实用功能、作品的文化功能。在以上的三项内容已经清晰的前提下,首先进行整体设计,在效果图上全面反映设计的思路,效果图为下一步的施工图提供了依据。 

  根据效果图的要求再进行雕刻纹样效果图的设计。 

  (二)制胎 

  漆器必须有胎,因大漆是一种涂料,它必须附着在一种胎体上 

  雕漆工艺制作的产品有木胎、铜胎、脱胎及瓷胎等。根据造型图的要求进行制作。 

  雕漆的木胎主要用于家具,由于雕漆器的制作过程中要长时间的在潮湿阴暗的窨房中进行漆工操作,之后在抛磨前又要进行长时间的烘烤,及抛磨中的水浸,因而,雕漆的木胎的材料选材要求较高。 

  脱胎是漆器的传统制胎工艺,又称‘生漆夹纻’,纻就是麻布,用生漆麻布糊制而成的胎成为脱胎,生漆夹纻制品极耐腐蚀,保存时间很长。 

  (三)作地 

  在胎体涂漆之前,为了解决大漆与胎体的结合问题,表面须用生漆、土子灰刮(刷)磨平。木胎在作地之前还须用生漆、麻布糊布作地。 

  (四)涂漆 

  涂漆的行业术语叫光漆,就是把漆涂抹在做好地子的胎体上。 

  雕漆的漆称罩漆,用生漆、桐油及银朱等制成,它需要在一定的湿度、温度、并且黑暗的窨室内进行干燥,约每毫米须涂十六道漆,一般的雕漆器约五—六毫米的厚度,须一百天左右的涂漆时间, 

  (五)画工 

  将设计好的纹样翻绘在涂好漆的胎型上。画工与设计不同,设计重在主题的创意及形象的描绘,画工是将图案纹样翻绘印制在胎型上,重在分布规矩、均匀。 

  (六)雕刻 

  是表现雕漆艺术的主要工序,技艺复杂,学艺三至五年方能独立上活,一二十年后能成为优秀雕刻技艺工匠,略略无几。 

  雕刻的基础难点是运刀的准确性,由于雕漆的在雕刻时是较软的,要求不管多复杂的形象,雕工运刀要一刀到位,不能重刀,否这就是败笔。这一基础技艺要求伴随雕刻工匠一生。 

  (七)抛磨 

  雕刻后的半成品,要经过约三十天的烘烤或约六个月的自然硬化,其漆质色泽之美经抛磨才能显露。雕漆器的磨工亦十分重要,‘古朴圆润’的艺术特点主要来自磨工,因此,雕漆器的抛磨亦十分的耗用工时。 

  为了使新的雕漆器色泽趋于沉稳,工匠们会采用一些使色泽老化的技艺,俗称作旧,但真正的沉稳色泽是要靠时间来实现,再喷少许液蜡,闭合刀口,同时揩光。 

  四、扬州雕漆工艺与北京雕漆工艺的特点及差异 

  (一)扬州雕漆工艺与北京雕漆工艺从工艺制作的角度来看,存在异曲同工之处。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早在明清时期,雕漆工艺就凸显出南北风格的差异。北方雕漆线条挺劲,较为粗犷,有厚重感;而南方的雕漆工艺,线条柔和多变,圆润光滑,有灵动感。显示了南秀北雄的文化形态。这种差异,在今天由于思想的解放、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吸收而有了较大范围的融合,但各自的个性并不因此有所淡化和消失。扬州的雕漆工艺和北京的雕工相较,即使只是略懂皮毛的人也能一看就知为扬州的出品,稍微了解的业内人甚至能够一眼看出是谁的作品,可见两处的雕漆工艺的差异之显著。 

  (二)扬州雕漆工艺与北京雕漆工艺从造型设计的角度依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扬州雕漆造型稳固雅致,做工极为细腻精湛,色彩绚丽典雅,光泽柔和腴润,其装饰艺术既具有传统工艺富丽沉静的民族特色,又结合现代发展潮流推陈出新,将欣赏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 

  (三)从两者雕刻技法的使用来看,北京雕漆传承与发展历来大多是皇家宫廷工艺器物,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其雕刻技艺上也有新的发展。过去一般是平雕,现出现了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用漆的颜色也比过去大为丰富。而扬州的纯雕漆工艺的用漆颜色相对较单一,但就雕刻技法而言比北京雕漆更加丰富,采用多种雕刻技法相间,以浅雕,圆雕,浮雕、镂空雕、透雕、线雕等多种技法综合使用,这些技法的使用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令观者赏心悦目,叹为观止。最经典的代表作为扬州雕漆《江天一览》对瓶,高2.4米,围长2.8米,由著名书画大师刘海粟先生题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先生设计、高级技师方开玲、陈顺英、颜世成、张来喜等集体参与制作。作品从设计到完成共耗时三年多,因“规格最宏大、题材最广阔、雕漆最精制”的三大特色而成为雕漆史上一大创举。大花瓶造型胚胎制作和雕漆技艺高超是塑造尖端作品的关键。花瓶内胎的制作也创历史之最,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干漆夹苎脱胎技法基础上,使用了局部切割整体脱模的新技术,既提高了瓶身造型准确度,又减少了拼接缝,达到了不变型不开裂,保证了花瓶的完整性,在胚胎技法上有了一种新突破。这对大花瓶,曾在专家鉴定会上获得高度评价:题材构思新颖、画面设计别具匠心,具有大、精、新的特点;雕刻严谨细致、刚柔相济,体现了当代中国雕漆的最高水平,实属一对珍品。它将在漆器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给世人留下珍贵的财富。 

  综上所述,无论是扬州雕漆还是北京雕漆,其雕漆艺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它把漆的优良特性,与古老精湛的雕刻技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彰显了漆器艺术的博大与深远。 

  参考文献: 

  【1】张燕《扬州漆器史》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年 

  【2】张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精品创作故事选 2010年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 知识出版社 1985年 

  作者简介: 

  贾仁俊,出生于1982年1,就职于扬州漆器厂,助理工艺师职称。2013年被评为扬州工艺美术集团先进个人。2013年参与制作的平磨点螺《千里共婵娟》地屏获中国漆器艺术精品奖银奖。 

 
 
 
     
 

网站首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动态 | 行业要闻 | 会员之窗 | 大师名家 | 精品新作 | 政策法规 | 艺苑论坛 | 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工艺美术协会   苏ICP备15026107号-1
联系地址:扬州市花家巷12号  联系电话:0514—87938172  传 真:0514—87938172  邮 编:225002  
Copyright@2011-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